新聞
蔡成基:凹印刀絲與油墨有哪些關系
對凹印工藝來說,油墨的溶解性首先關系到刀絲故障的形成。因為凹印墨路短,從刮刀到壓印點的距離一般小于1/4版輥周長,有時為了避免高光小網點的油墨過早干燥,還要有意識地將刮刀向壓印點靠攏,使距離進一步縮短。如果油墨的溶解性出現問題,刮刀上很可能會嵌入油墨雜質和大顆粒,從而在凹版上拉出條紋,轉移到承印材料上形成刀絲
作者:
對凹印工藝來說,油墨的溶解性首先關系到刀絲故障的形成。因為凹印墨路短,從刮刀到壓印點的距離一般小于1/4版輥周長,有時為了避免高光小網點的油墨過早干燥,還要有意識地將刮刀向壓印點靠攏,使距離進一步縮短。如果油墨的溶解性出現問題,刮刀上很可能會嵌入油墨雜質和大顆粒,從而在凹版上拉出條紋,轉移到承印材料上形成刀絲。尤其是油墨中添加了按規定比例配制的混合溶劑以后,就會存在溶劑的揮發與平衡問題,即混合溶劑的添加比例與揮發過程中各溶劑的揮發比例嚴重不對稱的問題,這將直接導致混合溶劑中的慢干劑滯留,快干劑逸出。
在凹印油墨中,如果慢干劑的溶解度參數接近于樹脂的溶解度參數,滯留的是真溶劑,油墨不至于出現溶解性變差的問題。但若快干劑的溶解度參數接近于樹脂的溶解度參數,滯留的將是假溶劑,由此將帶來一系列的油墨溶解性問題。此時,原本分散均勻的油墨在印刷過程中將會產生顆粒重新集聚現象,刀絲即是凹印中的典型問題之一。
凹印生產一線解決刀絲故障的經典做法之一是在墨盤的回墨管上加裝金屬篩網,或者套上女士用的玻璃絲襪(一層或兩層),在線對油墨進行過濾。但由于油墨本身的溶解性問題,以及油墨開桶后添加的20%左右混合溶劑對樹脂的溶解性問題,凹印工藝并不能有效抑制油墨顆粒的重新凝聚。
而且,由于凹印的短墨路特點,更使刀絲故障不可避免。凹印的墨路非常短,從刮刀把凹版表面多余的油墨刮去,到油墨在橡膠壓印輥作用下從凹版網穴中轉移到承印材料上,其墨路最長不超過版輥周長的1/4。
這是因為凹印工藝采用正向刮刀,刮刀承受著版輥旋轉切線方向上油墨的沖擊,凹印刮刀必須沿軸向左右移動,以防止顆粒嵌結。當需要印刷高光小網點時,還需要將刮刀座向上向內調節,刀頭向版輥中心調節,即刮刀向壓印點靠攏,這進一步縮短了墨路。墨路越短,因顆粒嵌在刀輥之間而形成刀絲的風險就越大。這里有必要順便說明一下柔印為什么沒有刀絲的問題:柔印網紋輥上的刮刀也會因油墨溶解性問題生成的顆粒嵌結而拉出細線,但由于柔印的墨路較凹印要長許多,為1/2網紋輥周長加1/2版輥周長,這就使得網紋輥上拉出的細線還未來得及轉移到承印材料上,就已被油墨的快速流平掩蓋了。
甲苯類油墨在溶解性方面的優勢得益于甲苯溶劑的影響很大,由于甲苯是一款同其他溶劑有良好相溶性的溶劑,只要其與其他溶劑相配合的混合溶劑符合前述的溶解性三原則,則凹印油墨的溶解性就能得到保證,印刷過程中出現刀絲的概率將大大降低。
無苯無酮類油墨在印刷過程中容易造成刀絲故障。開始印刷時,故障并不明顯,但過了一段時間后發現刀絲故障增多,而且這種刀絲往往是由不明顆粒嵌在刮刀上所致。且該類油墨容易黏結在刮刀上,停機清理后會有所好轉,但過一段時間后又會發現刮刀上積墨,若不加處理很快就會形成刀絲。
相比較甲苯類油墨來說,無苯無酮類油墨的溶解性還無法完全達到甲苯類油墨的相應指標,而穩定性問題便成為了其主要應用困境,印刷過程中由此造成的損耗也就成了其軟肋。
關鍵詞: